【2025最新整理】親人過世未滿一年有哪些生活禁忌?

喪家禁忌

 

【2025最新整理】親人過世未滿一年有哪些生活禁忌?

面對親人離世的悲傷,許多家屬在處理完喪禮之後,仍會擔心是否有「喪禮禁忌」需要遵守,特別是傳統上所謂的「一年內不得從事某些活動」。這些禁忌是否仍適用?哪些是文化習俗,哪些又是實用考量?

樊恩生命禮儀 以多年經驗,陪伴無數家庭走過哀傷階段,熟悉喪事期間注意事項與文化禁忌,本文將條列與說明「親人過世未滿一年」期間常見的禁忌與應對方式,讓您安心悼念也安心生活。

為什麼會有「喪家禁忌」?

在傳統民俗觀念中,喪禮後的十二個月屬於「服喪期」,是用來哀悼亡者、修身自省的時間。尤其在喪家百日內,更有特別多的禁忌行為被視為「不敬」。

這些禁忌雖無法律約束,但仍受到長輩、地方習俗與宗教信仰的影響。若您希望兼顧情感與禮節,以下這些重點需特別留意。

親人過世未滿一年,常見的五大禁忌行為

1. 避免參加婚禮或喜慶活動

傳統上認為「喜喪相沖」,若在服喪期間出席婚禮、滿月酒、開幕酒會等活動,容易被視為不敬或衝犯喜氣。若不得已要參與,可考慮提前贈送禮物、不入主會場或低調出席。

2. 避免過度打扮與穿著鮮豔服飾

服喪者多建議穿著素色、樸實衣著,避免濃妝豔抹或高調造型。尤其前三個月內,更建議避免染髮、燙髮、配戴華麗飾品。

3. 避免進出廟宇、神壇或大型祭典

由於喪家被視為帶有陰氣,許多信仰系統會建議暫時不要參與宗教活動,特別是觀音誕、媽祖遶境等大型法會。若真有信仰需求,建議可等百日過後再前往祭拜。

4. 不舉辦或參與重大慶典

包括自己結婚、搬家、創業開幕、慶生等,均建議避開一年內舉辦。這不僅出於禁忌考量,也是尊重亡者、讓自己靜心過渡哀傷期的方式。

5. 避免在家中張貼喜慶裝飾或放鞭炮

農曆新年、元宵、中秋等節日雖有慶祝習慣,服喪者家中可選擇低調過節,避免貼春聯、掛燈籠或燃放鞭炮等行為。

延伸閱讀:親人過世後第一步該做什麼?3分鐘搞懂處理流程

常見問題與實用建議

問題
建議處理方式

想參加朋友婚禮但剛過世不久
可提前傳達祝福並贈送紅包,不進場或簡單到場致意即可

服喪期間是否能旅遊?
無硬性禁忌,但建議避開娛樂性強的景點,選擇靜心沉澱行程

不能辦生日派對嗎?
可低調與家人共餐慶祝,避免張揚與邀請親友聚會

是否一定要守滿一年?
可視家庭共識、信仰與長輩意見彈性處理

如何用現代心態看待傳統禁忌?

禁忌是文化,不是枷鎖。與其照本宣科地遵守,不如理解背後的用意──悼念亡者、展現敬意、給予情緒時間。

如果您對於禁忌該怎麼拿捏感到困惑,不妨找值得信賴的專業協助。

樊恩生命禮儀:陪伴您在傳統與情感之間找到平衡

樊恩生命禮儀 提供專業 喪禮設計、靈堂佈置與服喪期文化諮詢,協助家屬在告別與生活中取得平衡。

主打服務特色如下:

服喪期禁忌諮詢:協助您釐清文化背景與實際處理方式

中式與西式禮儀設計:從靈堂佈置到儀式流程皆可量身定制

一對一陪伴服務:24小時專人諮詢,讓您有依靠、有方向

如果您也正處於喪事過後的情緒調整期,樊恩將是您最溫暖的支持。